如何運用IWA 48:2024提升ESG績效?全面解析ESG原則框架
2024年11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了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原則框架——IWA 48:2024《落實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原則框架》。該框架期望為全球各類型組織提供統一的ESG管理標準,協助其有效推動並融入ESG原則於組織文化中,提升ESG績效的管理、衡量與報告揭露品質。
IWA 48:2024的背景與目的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日益提升,各企業組織被期待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方面展現卓越的表現。然而,目前的ESG標準與框架眾多,內容不一,著實為企業實踐社會責任帶來挑戰。IWA 48:2024的發佈,期望提供一個具整體性和一致性的框架與原則,協助組織在各層面有效實踐ESG,促進全球ESG報告及實踐的一致性、可比性與可靠性。透過標準化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協助組織衡量與報告ESG相關的表現,支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達成。
圖表來源IWA:48 - Main components of the ESG framework
IWA 48:2024的核心內容
1. ESG原則與實踐
IWA 48:2024提出六大核心原則,指導組織在推動ESG時應遵循:
- 誠信:在所有ESG決策與報告中採用共同的倫理規範,確保過程獨立、公正、公開及透明。
- 成果導向:評估組織活動的直接與間接影響,包括預期與意外的結果。
- 公平:平衡各方利益,考量短期與長期的風險與機會,以及資源的可用性。
- 風險與機會:將風險與機會的辨識、理解與管理納入ESG策略與營運中。
- 以證據為基礎:運用可靠、可驗證的證據,透過科學或分析方法確認並評估成果。
- 成熟度:持續改進,將ESG視為組織核心價值,確保其成為組織DNA的一部分。
2. 利害關係人參與
IWA 48:2024指出,要成功推動ESG,組織必須清楚了解並積極與利害關係人互動。利害關係人包括客戶、員工、供應商、政府機構及在地社區等。透過透明的參與流程,組織能更深入理解外部需求與期望,增進信任,並提升組織商譽。
3. ESG關鍵績效指標(KPI)框架
IWA 48:2024的原則中針對環境、社會及治理三大領域,設立具體的KPI,包括:
- 環境:碳排放強度、能源及水資源消耗、廢棄物管理、生物多樣性影響等。
- 社會:員工滿意度、多元性、健康與安全、員工培訓與發展、社區投資等。
- 治理:風險與機會管理框架、資料管理、商業道德培訓與政策、法規遵循、反貪腐規範等。
4. 環境、社會、治理框架
IWA 48:2024針對ESG各領域亦提供具體框架與落實建議,包括:
- 環境:因應氣候變遷、推動資源永續使用與能源效率、循環經濟、防止污染與廢棄物管理、保護環境、生物多樣性及復育自然棲地等。
- 社會:促進人權與勞動權益、強化職場安全、增進社區福祉、隱私與資料保護、健康與安全、供應鏈管理及其他人力資本與社會公平議題等。
- 治理:強化董事會監督、提升組織內部透明度與問責機制、公司董事會組成與架構、永續性策略監督與合規、高階管理人員薪酬、反貪腐、公平競爭、推動價值鏈中的社會責任、尊重智慧財產權及與地方社區和社會的良好互動等。
5. 持續改進與成熟度模型
IWA 48:2024認為,ESG實踐是一個持續精進的過程,並提出一套成熟度模型,協助組織依據自身發展階段制定相應策略,持續優化其ESG實踐。該模型將ESG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最低標準:僅滿足基本的外部要求,採用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方法,將ESG視為一種成本。
- 第二階段:ESG合規:ESG報告以機械化方式執行,缺乏重點,主要為了管理商譽風險。
- 第三階段:ESG發展:將ESG視為競爭優勢,超越最低要求,將使用獨立的第三方驗證及認證。
- 第四階段:ESG成熟:ESG成為組織的內部驅動力,優良的管理標準與ESG文化深入人心,超越任何外部要求。
IWA 48:2024的適用性與彈性
IWA 48:2024適用於各行各業、不同規模的組織,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及資源有限的單位。IWA 48:2024的指引設計具有彈性,可根據組織需求進行調整,適用於自願性揭露與法規揭露兩種情境,並可與現有的ESG框架互補與互通。此設計為全球各地的組織提供了循序漸進的途徑,協助其投入ESG實踐。
進一步諮詢IWA 48與ESG永續實務問題
- 客服信箱:service@jsconsulting.com.tw
- 諮詢專線:0800-020-500
- 直接填寫下表線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