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淨零轉型刻不容緩
自從工業革命後,人們開始大量開採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等的天然資源用於國家工業發展,但那時並未意識到人類的行徑正在加速地球環境的破壞,甚至劇烈影響氣候的變遷。在上一篇專文【2024年開徵碳費知多少? 台灣企業如何因應?】提及台灣跟隨世界減碳的腳步,目標設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要達成該目標則需要政府與民間企業的相互配合,首先第一步就是將組織內的溫室氣體盤查完成,然而在了解整個溫室氣體盤查的概念途中,又時常聽到碳中和、氣候中和、負碳排等名詞,感覺非常複雜,今天就讓我們透過本篇專文來一一說明這些名詞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淨零排放、碳中和、負碳排、氣候中和有什麼不一樣?
首先來解釋每個名詞之間的不同點:
- 碳中和:指的是整個國家或企業或組織在一定的時間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透過低碳技術、植樹、碳封存、碳捕捉、節能減排、綠電等各項技術來與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換,最終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總量不再持續增加的狀態下,我們稱之為「碳中和」。
- 淨零排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氣候暖化的現象稱之為「溫室效應」,然而卻忽略了地球上並非僅有CO2會產生溫室效應,還有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氟化烴(HFCs )、全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SF6)等氣體,皆會影響氣候的暖化現象。要整體有效控制全球溫度上升的情況,應全面考量影響範圍較大的氣體來源作為減量基礎。因此,在聯合國第26次氣候變化大會中以2050年為限,將整體減緩溫室效應、溫度上升的目標取名為「淨零排放」。
- 負碳排:有了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的概念後,負碳排就比較好理解了,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在一定的時間內「碳清除的總量」超過「碳排放的總量」稱之為「負碳排」。
- 氣候中和:當所有溫室氣體朝向零排放,讓進入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地球吸收量達到平衡 ,維持全球溫度不再因為人為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而上升時,稱為「氣候中和」。
不論是碳中和、淨零排放還是氣候中和,所有的名詞其實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緩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以及各地產生極端的氣候變遷與天災,地球只有一個,節能減碳不再是口號,需要更多的行動來支持永續發展。
金管會規範需進行盤查/查證之企業與時程,詳見專文=>減碳之路第一步-溫室氣體盤查
捷思企管專案4大步驟!協助企業輔導ISO 14064-1: 2018查證!
透過四大步驟取得證書,課程搭配豐富的教材、活潑的解析、輕鬆的案例,讓ISO 14064-1: 2018不再那麼枯燥生硬!
進一步諮詢ISO 14064-1: 2018輔導/訓練相關問題
- 客服信箱:service@jsconsulting.com.tw
- 諮詢專線:0800-020-500
- 直接填寫下表線上留言